让法律更有温度和力量            律师咨询热线:18001301162

integrity
信是为人之道,法乃治国之本
律师随笔
你的当前位置:
继承人与受遗赠人在继承案件中同样都不做意思表示法律后果截然相反
来源: | 作者:周旺律师 | 发布时间: 2022-10-26 | 79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继承人与受遗赠人在继承案件中同样都不做意思表示法律后果截然相反



  问题的提出: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那么在继承案件中,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不作意思表示,法律后果是否相同呢?


  老周的答复:《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由此可见,在继承案件中同样不作意思表示,基本不同身份法律后果不同,继承人不作意思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不作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


  继承人及继承人继承权的放弃:


  继承人是指有权继承遗产的人,《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继承人指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或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规定的人。


  继承权的放弃,是指有继承权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对于继承权和应继承的份额作出放弃或接受的意思表示。


  继承人继承权的放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及受遗赠人权利的放弃:


  受遗赠人是指法定继承外的个人或组织,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也可以是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还可以是国家。受遗赠人必须是在遗赠人死亡时尚生存的公民或者尚合法存在的社会组织。


  受遗赠人继承权的放弃,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继承开始后,对于继承不做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的区别。


  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继承开始后,对于继承不做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截然不同,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同样默示行为仅仅是不同的身份导致法律后果截然不同。


  继承人、受遗赠人放弃继承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2、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本人承认,或有其它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定其有效。


  3、在诉讼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的人签名。


  4、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


  5、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不予承认。


  6、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


  7、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


  8、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


  第一百四十条 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第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第二十五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本文完)